一等奖成果:《法国文学批评史》
发布时间:2023-12-21
获奖成果
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法语系冯寿农教授著《法国文学批评史》(2019.1,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)一书,获2021年“福建省第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”一等奖。
成果简介
法国文坛群星璀璨,文学批评大家辈出,巴黎曾几度成为世界文学思潮的首善之地。因此,钩沉法国文学批评历史变迁不仅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,也为学者们从事文学研究提供参考系与方法论。那么,何为法国文学批评的发端与去路?如何界说和定义文学批评?在 《法国文学批评史》开篇,冯寿农教授如是说:文艺复兴推动法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,文学家们开始使用民族语言进行创作,并制定语法标准评价作品,法国文学批评就此诞生。
经过五百多年的因革,法国文学批评发展成为一门内容丰富、学派林立的显学。《法国文学批评史》是我国首部系统评述16世纪至20世纪法国文学批评历史发展的大型学术专著。本书的引论从史学角度立论,认为法国文学批评经历了判断、鉴赏和诠释三个发展阶段,片言居要地廓清了整体进化脉络。主体部分共分为四篇,各篇下以时间段或主题成章,每章下以具体的文学批评现象为节,一轴法国文学批评通史的巨幅图卷在历时性维度下徐徐铺展开来。
纵观五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,法国文学批评领域始终论争不断,思潮蜂起,理论迭出,自我更新、自我革命、自我颠覆的脚步未曾片刻止息。冯寿农在爬梳分析大量史料后,将法国文学批评发展的不竭动力归因为“现代性”的产物。具体而言,文艺复兴时期,现代性表征为对人文理性的颂扬,人本主义取代神本主义,人性得到极大解放,法兰西民族文学创作的热潮带来民族语言的规范化,文学批评遂发轫于此。崇尚进步、理性和自由批判的启蒙精神则是18世纪现代性的代名词,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成为对抗专制王权的前哨阵地,最终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。及至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显露出种种弊端,理性至上主义造成精神僵化,自由创造和批评活动受到限制,后现代主义又对现代性进行批判与超越,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受其影响随即出现新的发展倾向。可见,抓住“现代性”这条阿里阿德涅之线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法国文学批评史的起伏嬗递。
作者简介
冯寿农,法国文学博士,原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副院长、法语系二级教授、人文学院中文系文艺学博士生导师;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、中法学院法语教研中心主任,中国人民大学法国与法语国别区域研究院名誉院长。从事法语教学近50年,潜心于法国文学、文学理论与批评、跨文化研究。历年来出版专、译著、词典20余部,发表论文70余篇;主持并完成国家、省部级研究课题共10余项,其中2项获欧盟资助。
- 新疆社会科学界联合会
- 宁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
- 青海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
- 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
- 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
- 西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
- 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
- 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
- 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
- 重庆市社会科学界
- 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
- 广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
-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
- 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
- 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
- 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
-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
-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
- 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
-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
- 江苏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
-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
- 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
- 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
- 内蒙古社会科学界联合会
- 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
- 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
-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
-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